首页 > 酒店新闻 > 行业动态

K8凯发国际旗舰厅|这6类家长累死都养不出好孩子!震撼人心!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3:53    次浏览

典型的中国式家长葫芦妈的同事小二急匆匆下班接女儿下补习班,结果出门急了,钥匙钱包都忘在了办公室,不得不又带着女儿回到办公室。一进门,小二就找葫芦妈要桌上的巧克力,要哄一哄她家孩子。葫芦妈一看,她女儿果然脸色很臭,眼角还挂着泪珠。 “怎么了这是?” “就是忘带钱包了,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没法给孩子买。” 边说还边悄悄地指了指女儿,做了个“嘘”的动作,示意我不要提起孩子的“伤心事”。小二想着既然在公司了就把手上的工作再检查一遍,于是让女儿在边上一个人玩一会儿,答应她等会儿买双倍的玩具弥补。谁知几分钟过后,小丫头就不安分了。她先是挤到小二位置上,这儿看看那儿翻翻,之后索性随便找了张纸开始折纸飞机。小二惊呼,这东西有用呢,去抢,小丫头不仅不给,争夺间还把纸撕了。小二哀叹,算了,是我不对在先,让她撒撒气吧。1.过分愧疚型你看,小二就是典型的愧疚型家长。自己愧疚到要死,可孩子呢?有些时候明明是孩子忘带某样东西,却毫无担当地埋怨妈妈:“都怪你,忘了给我带上,害我被老师骂!”受到谴责时,妈妈甚至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着急就忘了。”这件事是小二的小小错误,她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但这种过分愧疚是否助长了孩子的气焰?家长有了失误就应该勇于承担,像孩子解释道歉,对孩子进行合理解释和正确引导的,而不是抱着对孩子“愧疚”的心理便一味地迁就。更不要拿物质等手段去弥补。孩子还小,没有太多的是非分辨能力,父母对他的愧疚感只会让她放纵更加自己,变得恃宠而骄、蛮不讲理,他会觉得以后遇到事情只要撒泼哭闹就好,眼泪就是他最大的武器。但请各位家长想想看,这些野蛮伎俩在家人面前耍耍也就罢了,走出社会,谁又可以为她们的将来买单?我们对孩子要有爱,有教育,有支持,有批评,有要求,但千万不要有愧疚。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永远都无须给孩子愧疚感。生活无法选择,我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环境,为什么还要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 2.控制欲超强型控制是最坏的教育。让你的孩子按部就班照着你的意志生活,那孩子的存在不就是你的“傀儡”吗?!当你的意志变成了他的人生前进的方向,就算你把你所有的东西都教给了你的孩子,那孩子再厉害也不会超过你,你希望你的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应该让孩子选择他自己的人生。还有一种家长会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实现的理想强行加在孩子身上,学羽毛球、乒乓球、钢琴、芭蕾,给孩子报这种补习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根本不管孩子喜不喜欢。 有些家长会说:“我当年没那个条件,现在给你创造条件,给你机会你还不珍惜,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辜负了我们的苦心。”你听,这话很熟悉,对不对?!可试问,当你厌恶的事情被人强迫学习,这个机会你还要吗?你管孩子吃饭,那他吃饭就是痛苦,你管他学习,那他学习就是痛苦,你的控制欲可能就造就了孩子一生的痛苦。控制欲过强就扼杀了孩子的精神生命。还有一个最坏的结果就是会把孩子变得懦弱无能。葫芦妈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妈妈就是那种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对老公对孩子都是如此。每天她老公穿什么衣服配什么裤子都是她说了算,得亏朋友的爸爸好像很享受被老婆安排穿搭。对葫芦妈的朋友更是如此,据朋友回忆,小时候就连刷牙的上下次数都规定得死死的。做什么都必须问问她,有时在小区玩耍,回家晚了一刻钟,都会被唠叨很久,导致朋友现在性子有点懦弱。在外人眼里这可能是温和,所以找的相亲对象一开始都谈得好好的,但跟他回家拜访父母之后,就渐渐减少了联系。可能朋友在别人眼里,已经成为了典型的“妈宝男”。我们向来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这太片面了。很多妈妈眼里,好孩子就该按规划的人生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这实在太可笑! 3.热衷攀比型这里我们就要说到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神奇的生物。他永远成绩名列前茅,做事有井有条,最重要的是他乖巧听话,是大人眼里十全十美的好孩子。被符号化的“别人家的孩子”暴露出我们不少中国家长攀比式的教育心态,他们恨不得揠苗助长,自家的孩子就要做最好的那一个。葫芦妈小时候就受够了这种攀比。小学的时候,我邻居是我们班的班长,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基本满分。老师叫他参加奥数班重点培养,然后我妈叫我放弃扬琴,硬是让我也去学奥数,鬼知道我那段时间经历了什么!!!完全学不进去,还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生命!!!中国的家长爱攀比闻名中外!读书的时候比成绩,毕业了比工作、比薪水。人家的孩子去补习班,不管自己孩子喜欢与否都先报名了;孩子考了99分,就问100分有几个,下次要考满分。不知不觉中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的参照物,成了你攀比的筹码!渐渐的,言传身教,孩子也把眼睛只盯着分数,努力学习不在单纯的为了获取知识,而是变成了攀比的资本。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我的本意是想通过这种赤裸裸的对比激励自家孩子上进,知耻而后勇,但其实,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你不够优秀”的心理暗示,伤害孩子的自尊。往往在“别人家的孩子”光环的阴影之下,你家的孩子不敢大步前进,变得畏手畏脚,对自身缺乏肯定,没有自信。 4.孩奴型生了孩子之后就没了自我,变成了孩子的“奴隶”,这里的典型代表就是葫芦妈又一个朋友凯凯妈,准确说,她是葫芦爸同事的妻子。刚认识她的时候,他们还没生孩子,凯凯妈外表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恬淡似水,但是性格却似东北大妞直接豪爽,第一眼我们就很投缘。后来我们家搬到了他们隔壁小区,我更是隔三差五约她聚一聚,周末喝喝下午茶,逛逛街。直到...有了凯凯,她就变成了孩奴,把自己全身心投入给了孩子。一开始,她还会出来聚会,但大半时候都是坐在位置上发呆。偶尔,还会拿起笔和纸,计算起养娃儿的成本开销,并哭诉钱根本不够娃儿的奶粉钱或尿片钱然后就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再也不买化妆品、衣服,不出去玩。后来凯凯出生,什么都要买最好最贵的,家里大部分开销都花在了这个小毛头身上,生活重点全在孩子,渐渐远离了周遭的朋友,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圈。嘴上离不开一句话“我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出息成才我怎么都可以”。讲真心话,孩奴们总在标榜着自己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为孩子牺牲了多少多少。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尽管孩子可以感受父母的爱,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匮乏感和愧疚感。孩子要孝敬父母,但不是被父母捆绑一辈子,他有自己的人生。 5.过分担心型“不要跑,慢慢走,算了算了,你站在那里,妈妈过去抱你...”这个场景就发生在我们小区里,那三阶台阶在那个家长眼里仿佛是万丈天堑,生怕孩子摔下来,那个孩子看起来已经五六岁啊...现实生活中,这种家长太多了,过马路怕摔了,上下学怕被拐了,吃饭都担心孩子被鱼刺卡着。有些担心真的是多余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磕着碰着都是正常的,父母对孩子的担心过犹不及,凡是又要有度,你的惶惶不可终日会让孩子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觉得周遭险象环生,不利于孩子勇气和胆量的培养。担心是一种诅咒!有句俗话说“父母老是担心孩子,会把孩子的福气担心掉。”把担心变成祝福,相信孩子可以做得更好。一定程度的担心是爱,过度担心就是“仇恨”了,让孩子没了自由和新鲜感,那孩子永远长不大。 6.操劳过度型起早贪黑,陪吃陪玩陪读,你把什么都给他安排的妥妥当当,恨不得吃喝拉撒都替他做了,孩子还需要做什么,还能学会什么。想起了我的表妹,二十好几的人了,不会洗衣服,不会换被套,不会烧菜做饭,全是姨妈一手包办。有次姨妈的朋友摔伤住院,姨妈走得急没有准备晚饭,表妹饿了自己煮个泡面想加个荷包蛋都不会。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只是一点,更可怕的是因为父母的劳心劳力,反而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吃东西不知道给父母留一口,公交车上有位置不知道让父母先坐,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累死累活,但换来的是孩子的冷漠自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太重要了。孩子小的是时候让他自己洗洗小袜子,大一点帮家里倒垃圾,上小学了帮忙收拾碗筷,让孩子知道脏和累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不光享乐,还需要吃苦受累。从小让孩子学会吃苦耐劳,之后的人生才会走得更加顺当!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关于学习方法、记忆训练方面的文章,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我是一个致力于中小学教育的的老师,如果您的孩子学习效率低,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添加我的私人微信号: jiyifa59(长按可复制),我会帮孩子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